锐思教育
400-088-9791
  1. 锐思教育 > 家长聚焦

铭记 “九一八”,2026年中高考相关考点与备考指南

作者:15320062912 日期:2025-09-18 16:44:25 点击数: 更多问题,请咨询客服电话及微信号:15320062912,点击复制 

每年9月18日,防空警报划破长空,这段镌刻在民族骨血中的历史,不仅是家国记忆的坐标,更是中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库。不同于单纯的知识点梳理,今天我们从“相关考点”“考试趋势”“答题技巧” 三个全新角度,拆解“九一八”相关考点的备考思路,帮同学们实现“记历史”到“用历史”的跨越。课程咨询:15320062912(同微信)

默认标题__2025-09-18+16_46_00.png


解锁中高考相关考点

 


历史学科:重点知识梳理

在中高考历史里,“九一八”事变通常是考查的重点。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都需要牢记。从背景来看,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英美遏制,中国北伐又削弱其在华利益,加上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国内政治经济陷入困境,为摆脱危机、图谋争霸世界,加快了吞并中国东北的步伐。

事件经过方面,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随后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侵占沈阳,之后陆续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还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人民进行长达14年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而其影响深远,“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其企图独占中国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国内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它激起全国人民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拉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序幕,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比如中考真题曾考过:“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  )”,答案就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高考中则可能从更宏观的角度考查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中的地位等。

语文作文:素材运用与立意升华

在语文作文里,“九一八”事变相关素材可用于爱国主题、铭记历史主题等作文中。比如,在论述爱国精神时,可以讲述九一八事变后,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故事。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与不屈的抗争精神。这一素材能为作文增添感染力,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如果遇到“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这类主题作文,就可以阐述“九一八”事变给民族带来的伤痛,强调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激励我们在当下努力奋斗,开创美好未来。

政治学科:和平与发展的启示

从政治学科角度,“九一八”事变警示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冲突和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例如在分析国际形势的论述题中,可以结合“九一八”事变,说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任何企图破坏和平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抵抗,进而阐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性。

课程咨询:15320062912(同微信)

中考辅导横版海报.png


中高考命题趋势

 


近年中高考对 “九一八”事变的考查,早已跳出“时间、地点、人物”的基础设问,转向“因果逻辑”与“历史解释”的深层探究。

中考命题常以“材料情境+小切口设问”呈现,比如给出《松花江上》歌词片段、九一八事变后民众请愿照片,设问“结合材料分析九一八事变引发全国抗日怒潮的原因”,核心考查“史实与材料的关联分析”能力。

高考则更侧重“宏观视角下的历史定位”,如2023年某省模拟题设问“为何说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结合当时国际格局加以说明”,需要考生将中国局部抗战与世界法西斯扩张脉络结合,体现“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命题趋势清晰指向:死记硬背史实远远不够,需构建“背景—过程—影响—关联”的完整逻辑链。

课程咨询:15320062912(同微信)

高考辅导横版海报.png


中高考答题技巧

 


历史学科:用“分层法”答准影响类试题

面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影响”这类高频考点,考生易出现“要点不全、逻辑混乱”的问题。实用技巧是“分层拆解”:

国内层面:民族矛盾上升(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众抗战兴起(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斗争)、政党政策调整(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

国际层面:打破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如李顿调查团)。

以中考真题“简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例,按“民族矛盾—民众反应—政治格局”分层作答,可精准覆盖3个得分点。

语文写作:用“细节+对比”激活素材

“九一八”相关素材若仅堆砌史实,易显得空洞。高分技巧是“细节具象化+古今对比”:

细节切入:不用“杨靖宇英勇牺牲”的笼统表述,而写“1940 年冬,杨靖宇在濛江密林中,胃里只有未能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却仍在日记本上写下‘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古今勾连:从 “九一八”时东北军战士的“松花江上泪”,到如今戍边战士的“界碑旁誓言”,通过时空对比凸显“爱国精神的传承”,让立意更深刻。

政治学科:用“历史案例”佐证理论观点

在“和平与发展”“国家主权”等主题试题中,“九一八”是最佳例证。答题公式为“史实+理论+现实”:

如分析“我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因”时,可这样组织答案:“历史证明,国家主权不容侵犯(九一八事变中东北沦陷的教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政治理论);当今世界仍有霸权主义存在,更需坚守主权底线(现实意义)。” 史实与理论结合,论证更具说服力。

防空警报的余音,是历史的提醒,也是备考的号角。掌握“九一八”考点的核心,不仅是为了试卷上的分数,更是为了在回望中明晰前行的方向。当我们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才算真正读懂了“九一八”的深意。

锐思教育在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沧州、天津、北京、青岛、上海、杭州、丽水、上饶、南京、合肥开设有校区,拥有自己的教研团队,针对小初高阶段开设了不同类型的课程,对中考、高考生、艺考生开设了封闭集训营、全托班,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让每位学生都有显著提升

您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或添加以下微信进行咨询:15320062912(微信号同手机号)。让附近的校区为学生安排体验课,体验一下锐思教育的教学。

锐思结尾图片.png


随便看看
体验课程预约、课程咨询,教育顾问给您回电